南宫28_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冠军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工作动态
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组冠军,其中男子组冠军由塔德塞·莱马以2小时06分18秒的成绩夺得,女子组冠军则由贝莱内什·德贝拉以2小时21分45秒的成绩摘得,本次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,更成为全民健身与城市文化交融的盛会。

赛事规模创新高,组织工作获赞誉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是自1981年创办以来的第43届赛事,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,组委会在赛事组织、医疗保障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,赛道沿途设置了15个补给站、20个医疗点,并配备近百名专业急救人员,确保选手安全完赛,赛事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技术,大幅提升检录效率,减少了选手排队时间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“本届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,体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办赛能力,也为未来承办更多大型体育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冠军

非洲选手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实现突破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马从30公里处开始领跑,最终以2小时06分18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·坎迪以2秒之差屈居亚军,卫冕冠军、摩洛哥选手奥马尔·拉希德获得季军,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选手贝莱内什·德贝拉凭借后半程的强劲冲刺,以2小时21分45秒夺冠,肯尼亚选手玛丽·基普基鲁伊和日本选手山口遥分列二、三名。

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表现亮眼,男子组方面,李子成以2小时12分33秒的成绩位列第八,创造了中国选手近五年来在该赛事的最佳排名,女子组中,张德顺以2小时28分16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名,赛后她表示:“虽然与奖牌失之交臂,但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与国际顶尖选手的差距,未来会继续努力。”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冠军

全民参与热情高涨,特色跑者成亮点
除专业选手外,大众跑者的参与也为赛事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,今年组委会特别设置了“环保跑者”方阵,参赛者需在途中捡拾垃圾,以实际行动倡导绿色赛事理念,65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比赛,成为本届赛事年龄最大的完赛者,他告诉记者:“跑步让我重获青春,明年还要继续挑战!”一支由听障跑者组成的“无声跑团”也吸引了众多目光,他们通过手语交流互相鼓励,最终全员完赛。

科技赋能赛事,观赛体验升级
本届赛事首次实现5G网络全程覆盖,观众可通过官方APP实时追踪选手位置、查看分段成绩,无人机航拍与VR技术结合,为线上观众提供了沉浸式观赛体验,赛事直播在国内外平台累计观看量突破1.2亿人次,创下历史新高,赞助商特步推出的碳板跑鞋成为选手首选,数据显示,超过60%的完赛者穿着该品牌装备。

赛后反响热烈,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
赛事带动了北京旅游、餐饮、住宿等行业的消费增长,据统计,马拉松周末期间,北京市酒店入住率同比上涨35%,王府井、三里屯等商圈客流量增加近五成,完赛奖牌设计融入故宫元素,成为选手争相收藏的纪念品,北京市文旅局表示,未来将深化“体育+文化+旅游”模式,打造更多品牌赛事。

展望未来:马拉松热持续升温
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NG南宫28,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已从2014年的51场增长至2023年的1828场,专家指出,马拉松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成为城市展示形象、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,2025年北京马拉松将首次纳入世界田径联合会金标赛事评选,届时全球顶尖选手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
本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但体育精神与城市热情仍在延续,选手们的汗水与坚持,志愿者的微笑与服务,观众的呐喊与鼓励,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城市画卷。